筆者閱讀8月4日〈救傷車司機在哪裡?〉一文後,有話要說。
筆者過去也常聽聞人們在緊急時刻電召救傷車,常不得要領,有時則是遲遲不見救傷車蹤影,有時甚至沒人接聽電話。由於當時還不瞭解緊急救傷系統的運作方式,筆者也如其他人一般,有著相同的反應。我們常會武斷責怪有關單位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負責任,工作效率差,導致傷者白白失去性命。
其實,救傷車司機並不只是一個司機,他也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救傷員。人們往往不瞭解救傷員的工作性質,時常只是一味的認為救傷車或救護員是應該隨傳隨到的。也有人認為,救傷員的工作就只是待在辦公室裡,無所事事的等待電話。他們並不明白救傷人員的難處,不清楚救傷員所面對的種種外在問題,使到他們無法及時趕到事發地點。
大馬本來就缺乏專業救傷員,許多私人的救傷機構也沒有足夠的全職救傷員。救傷員的工作時間通常為12小時輪班制,由早上8點至晚上8點。他們的工作時間並不固定,有時值早班,有時值晚班。在輕松的時候,可能在控制室里待上一整天都不會有一通求救電話。然而,在忙碌的時候,可能在送著傷者到醫院的途中,就會接到控制室的呼叫,必須馬上趕往另一個事發地點。
不只如此,救傷員們通常在開工前都需要徹底檢查救傷車的安全,及車理所有裝備以確保能提供大眾最好的服務。有些時候,救傷員可能一整天都在救傷車上,三餐不能定時。忙碌時,可能一整天都沒時間進食。萬一在換班時間之前接到求救電話,也必須馬上趕往事發地點,延長值班時間。
民眾經常責怪救傷車在一兩個小時後才出現,其實,是有許多外在因素造成的。
第一、事發地點離救傷機構的距離太遠,通常有關救傷機構會幫忙聯絡較靠近事發地點的其它援助機構。第二、人們自私及缺乏禮讓精神的心態,使到救傷車被困在車龍中,無法及時提供急救。第三、救傷員不熟悉事發地點或是致電者提供不完整資料。救傷員也是人,他們並不是地圖,沒有可能完全熟悉所有路線。第四、一些救傷員還在醫院里搶救病人,無法馬上離開。救傷員們也很掙扎,他們必須做出明智的判斷,正當在搶救一位病人時,是否要放下手中的工作馬上開動救傷車到另一事發地點?
前些時候某英文報刊登了一則新聞,有人致電呼求緊急援助,有關急救機構卻回應說他們的救傷車都已全部出動了,沒有救傷車了,並要求那人致電到另一救傷機構。那人因為這樣而不滿有關救傷機構,並要求記者到事發地點,對有關救傷機構作出批評。
其實,這種問題會產生,民眾也有一定的責任。有些人在非緊急情況召喚救傷車,將救傷車當作免費德士,而剝奪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的權益。因此,筆者呼吁大家不要無緣無故撥打電話召喚救傷車,更不要撥打惡作劇電話,導致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幫助。
有親身經歷的人,都知道救傷員的工作吃力不討好。然而,他們卻仍受到大家的批判,人們是否更應該多瞭解救傷員的工作性質再對他們下定論呢?
(星洲日報/言路‧文:吳奕品‧2006/08/06)
此篇文章于2006年8月7日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