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月 01, 2014

《我是癌症病人》讀後——醫生的反省

我向來喜歡閱讀醫生們寫的文章或書籍,以醫務人員的角度,去窺探病人的心情故事,探討醫療制 度,感歎生命的脆弱。或許身在相同工作領域,從他們的字裡行間,我感受著他們對病人的關懷,對工作的熱忱,對家人的愛護,也感受到一種共鳴。說得再貼切一 點,他們的文章常激起我內心的澎湃,重燃那即將燒盡的燭心,更成為了我學習的榜樣。而太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地站在自己的立場,以主觀的想法,試圖去“瞭 解”病人的感受。

和往常不同,那天到書局逛了逛,卻買了本“病人”的作品——《我是癌症病人》。翻開書,由序言 開始,一字一句細細咀嚼,意識到這並非一般的故事小說;而是作者以痛為硯,以淚研墨,以疤為筆,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寫在那以破碎的心重新拼湊的白紙上,而 完成的一本心情日記。閱讀的過程,心情揪著揪著,猶如乘坐過山車一般,隨著那一次又一次的不幸遭遇而起伏波動;心酸,沉重。用了兩天的時間將整本“日記” 感受一遍,讓我陷入了自我檢討與反省中。

因著工作關係,能在手術室見到各樣不同的手術,包括了人流手術,腫瘤切除,盲腸切除及 剖腹生產等。對於即將接受手術的病患,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少了那麼一點的同理心。手術前的那份麻醉同意書,彷彿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留有後路的一種例行公事。向 病人解釋了麻醉的利與弊,以及種種的風險後,病人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所有資訊,卻也沒有多問甚麼。是真的全然瞭解?亦或是緊張害怕?或許在我們看來, 病人“沒有其他更多的選擇”,我們所關切的只是由病人親手簽下的“生死狀”。我們可曉得病人在提筆下手畫上大名的極短瞬間,他們的手有如千斤般重?我們又可否看見他們內心的彷徨無助,掙扎求存?而我們卻總是那麼輕易地隨筆一劃,猶如判官在生死簿上記名,允許他們通過那未知生死之路的關卡。

生不如死,還有意義嗎?

有人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救命。病人被推往手術室,移上手術台後便將開始麻醉。“深呼吸, 給了你麻醉藥,你將會睡去……”這是我們每天在重複著的話。對我們來說,只要安全地讓他們睡去,哪怕手術過程發生再多意外(還得祈禱外科醫生刀下留情), 只要保住他們的性命,讓他們再安全地醒來,便功德圓滿。

我 們可曾關心過病人在接受麻醉前的忐忑心情?對他們而言,或許躺下睡著後,永遠無法再甦醒過來。又或許睡醒後,像做了場惡夢,可能腹部多了一條長長的“蜈 蚣”,可能多了一個糞袋,可能從此半身不遂,也可能喉前無端端多了一個呼吸孔。待麻醉效應退去後,如夢初醒,方知這不是一場夢,一切都不一樣了。這一切有 可能發生嗎?有,也曾經發生過!我們可有預見,這一切將改變他們的一生?甚至摧毀他們的人生?醒來了,生不如死,還有意義嗎?

手術後在康復區接受觀察的病人,會漸漸恢復意識。當然,這也意味著疼痛指數也將隨之而逐漸增 加。面對病人的痛楚,負責急性疼痛醫療服務的醫生們,也總會在康復區為他們增加止痛藥量(通常是嗎啡類或是非類固醇類抗發炎劑)。因為確保病人在手術後免 於痛楚,也是我們的責任。但很多的時候,在詢問病人的疼痛指數時,似乎會先套上自己主觀的判斷,繼而對病人的疼痛程度,添上了那一丁點的疑惑。我們可知, 即使存有著那如同病毒般渺小的懷疑心態,也足以侵蝕我們對病人的真誠?我們甚至不自覺地將這類病人標籤為“無理取鬧”的問題病人。這人性的弱點,多麼的可 怕。手術後會痛嗎?很痛!有多痛?我不知道……是沒有手術經驗的人永遠也不會瞭解的痛。

仔細思考,醫學這門學問,似乎是一種不斷嘗試而得來的知識。誰也無法百分百地保證,所給予病人 的藥物,是否一定能見效。誰也不能確定,病人接受的手術會百分百的成功。有人說,能夠接受手術的病人是幸運的,至少他們還能夠接受治療,有機會痊癒。但手 術當天,要是外科醫生突然心血來潮,決定讓某個“幸運”

的實習醫生操刀,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手術,也會因著持刀者不足的經驗,而有可能將病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從古至今,醫者們都是從自己的錯誤中不斷學習,進步。然而,讓無辜的病人成為醫學進步的犧牲代價,是否殘酷了些?多麼的矛盾。


我領悟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的妻子如今懷著我們的第一胎,五個多月大了。當初得知她肚子裡開始有了個新生命時,我們都喜 出望外。在胎兒只有7個星期生命時,我們就急不及待地往婦產科跑(走了不止一家),買了各種書籍、CD,下載各樣孕婦手機程式,每天為胎兒進行胎教,滿心 期待著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一直都認為從受孕,懷孕,直到生產,整個過程都是理所當然地一步接著一步走,卻從未想過對一些人來說,懷孕,甚至受孕會是一種 奢求,一種恐懼。曾替無數個接受人流手術的婦女進行麻醉,卻也未曾真正去體會她們心中的傷痛。總以為麻醉藥的效應,能一併讓那受了傷的心麻木;殊不知那痛 苦的回憶,會伴隨著刮匙刮著宮壁時,深深地留下痕跡,抹也抹不去。難怪我們會讓人覺得冷酷無情。

我感謝《我是癌症病人》一書作者——陳慧嬌,你的故事讓我領悟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我看見了自 己也有可能犯下的種種疏忽。你將這些失誤赤裸裸地展現在眾人面前,叫我們無可推諉,並謙卑地接受與反省。陽明大學醫學院前院長,張心湜教授曾說過“無理的 病人往往來自不友善的醫院,醫院員工與病人發生衝突,有九成是醫院的錯;病人跟醫師發生衝突,有九成錯在醫師。”我們都需要學習那醫者之心──仁者之道。 我想說聲“謝謝你”。

在這個提倡全人醫療關懷(holistic care)的時代,我們都有責任與義務用盡全力減低對病人的再次傷害。畢竟每個人(病人)都有他們自己不為人知的心情故事,不想觸及的悲傷過去。對於病 人,我們需要更加敏感,更加體恤。對著曾經被我無心傷害的病人,我想對你們說聲“抱歉”!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走這上天為我們預備的路。上天所給的,是你所能承受的。祂不會放棄我,我也不放棄。我相信,我們大家的未來是光明的。”在我面對挫折時,朋友在他送我的一本書《活出全新的你》裡寫的這一段話,成為了對我的鼓勵,在此與你共勉,也願你能活出全新的自己。

星洲日報/副刊‧文:吳奕品‧2014.09.30

此篇文章于2014年9月30日刊登于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

 

2 条评论:

匿名 说...

喜欢看你分享的感受,一字一句里体会到身为一名医务人员的感受,还有医疗及医院操作的情况。感恩你的分享,一个让人觉得对生命很有体会的地方。

奕品 (吴名氏-多嘴) 说...

生命能够影响生命;每个人生命里的故事,也能够成为其他人的祝福。我也只是将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