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一月 02, 2010

星洲言路

評論:全球暖化是大水災導因

繼去年杪及今天初所發生的柔佛百年大水災後,在這聖誕佳節來臨之際,國內數個州屬再度飽受水患的無情摧殘,其嚴重程度並不亞於前者。連綿不斷的大雨,也澆滅了人民歡度佳節的心情。水災似乎已成為大馬人民每年必須面對的天災。

回想去年水患之際,舉國上下都關注於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更有者將責任歸咎於新加坡德光島的填海工程,使到河水流速放緩,以致造成“人為水患”。大馬外交部長賽哈密也強調,有關當局將從各角度深入探討,找出水災的真正原因,並根據相關報告採取行動及補救措施以解決水患問題,確保將來不會再發生大水災。

一年已過,洪水再度侵襲大馬,大馬頓時成了“東方水鄉”。水患報告及各種預防措施的進展,也再度成為了民眾所矚目的焦點。

無可否認,與去年相比,政府及各民間志願團體在面對水災侵襲時的應對能力的確有顯著的提高,拯救工作也相對更有系統與效率,這是值得贊許的。其中,政府早在水患未發生前已部署好更多的人力資源以更有效率地進行拯救行動,水利局更不惜重本研究各條河流以找出導因。柔佛聖約翰救傷隊也於12月1日正式成立了社區緊急救援隊,積極參與此次救災行動。此外,警方也加緊水災重區的巡邏,因此並未接獲任何趁水打劫及見死不救的投訴。然而,水患問題並未完全根除,人民仍舊必須提心吊膽的面對常年大水災。

根據全球氣候轉變評估報告指出,地球每一年都在經歷著氣候的轉變,各種人類活動更造成了嚴重的全球暖化。許多人為因素,如溫室氣體排放量過高、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砍伐等活動,成了溫室效應的直接導因。這促使地球表面溫度于100年內上升攝氏0.74度。不但如此,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更于近10年內提昇了20%,而北冰洋一代的冰山及冰川更是迅速融化,以至海水升高,降雨量增加。

水利專家也強調,年前的東南亞區域各國同時發生大水災並非巧合,乃是因為人民不重視環保意識的生活方式而引發的。專家更指出了大馬車輛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東南亞之冠,是導致溫室效應及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也警告,倘若地球表面溫度持續上升超過攝氏兩度,全球必然面對嚴重災難,到時水患問題將不僅限於東南亞區域,而全球生態系統必面臨重大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政府及各民間自願團體積極致力於各項水患研究,災難預防與拯救工作固然重要,卻治標不治本,並無法將問題根治。導致水患的主因乃全球暖化,這與人類的環保意識息息相關。倘若人類能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焚燒垃圾,減少砍伐活動,增加再循環材料使用量,節省水源電源等等,必能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為自己帶來更美麗健康的家園。當然,有關部門也應該針對問題的根源對人民進行再教育。

地球本是人類何等美麗的棲身之地,卻因著人類本身的無知而受到了毀壞。無可否認,人類乃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唯有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與態度,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吳奕品•2007.12.21
此篇文章于2007年12月22日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