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一月 02, 2010

星洲言路

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每年6月都可從各媒體讀到 大學先修班成績特優學生無法獲得分發自己所要科系的新聞報導。為何同樣的問題會一再發生?為何高教部總是要受到媒體及政黨的壓力下,才肯草草的解決問題?可悲的是,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處理,高教部也並沒有從過去的錯誤中得到教訓,認真的處理這足以對學生們的前途造成重大影響的問題。筆者認為,這都是因為教育政治化及種族化所造成。

大馬的教育系統打從中學階段就存在著不平等問題。全國共有2163所國民中學,其中54所乃是特選的全宿學校,然而這些學校卻實施種族固打制,只開放給10%的非土著學生。雖然只佔了中學總數的2.5%,仍然顯示出教育制度的不公。

中學畢業後,存在著兩種制度不同,水準不同,成功進入大學幾率也不同的大學預科課程。大學預科班,同樣只開放給10%非土著學生。其收生標準模糊不清,教育部也始終沒有給與明確的收生標準,SPM考獲全科A的學生未必能進入預科班。大學預科班考試難度及水準世界無名,也不受到在馬來西亞以外全球任何一所大學的承認,然而其順利進入國立大學熱門科系的幾率,卻比大學先修班高出許多。

反之,大學先修班考試難度,世界排名數一數二,也受到全球各國各大大學的承認。然而,每一年特優學生無法獲得分配屬意課程的問題,卻只發生在華裔大學先修班畢業生身上。國立大學收生制度,名稱上是績效制,實際上卻還是被種族固打制牽扯鼻子走。倘若高教部有意根治這陳年痼疾,就應該將教育制度變得更為公平,真正的實行績效制,並將大學預科班廢除,或是將大學預科班與大學先修班統一,為所有學生提供一個更公平,更透明的平台,好讓他們能為自己的理想與抱負而奮鬥與競爭。


星洲日報/言路‧文:吳奕品‧2008.06.22
此篇文章于2008年6月23日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