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一月 02, 2010

星洲言路

抗蚊症要有實際行動

衛生部雖在對抗及防範蚊症方面作出努力,但我們只看到衛生部長每週對各大媒體作出匯報,並未具體提出對抗蚊症的策略。防範蚊症並非易事,並不是每週簡短的將蚊症數據公開,高喊“向黑斑蚊宣戰”,然後將蚊症宣佈為流行病就行的。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要有效的防範及對抗蚊症必須要先清楚地瞭解蚊症的傳播方式。每一種疾病的傳播方式都離不開3個元素,既是宿主(Host),媒介體(Agent),以及環境(Environment)。宿主就是人類,媒介體就是黑斑蚊,而環境則是適合媒介體生存的環境。

對抗及防範蚊症基本上能夠從3方面著手。第一就是保護宿主,這包括在睡覺時使用蚊帳,在發現可疑病例時馬上給予醫治進行隔離等等。第二則是消滅媒介體,包括噴灑蚊油,在家使用蚊油及蚊香等等。最後則是維持環境的衛生,消滅媒介體繁殖生長的溫床。這包括定期清洗及打掃住處,避免水溝阻塞或是積水。

除此之外,衛生部也應該推出最新最標準的蚊症處理指南。筆者認為,之前的舊指南並未有效的發揮作用。何以見得?在舊的指南當中,其中一項指示說到,病人的血小板指數必須降至低於100000∕立方毫米方能讓患者住院。筆者認為這是一項非常不合理的指示。當人體血小板低於100000/∕立方毫米,就已是非常危險的狀態了,患者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出血的症狀。

筆者一位就讀醫學系的朋友不久前患上蚊症,必須每天到醫院驗血查看血小板指數。試想想,一位病患如何有足夠的精力每天費時費力到醫院去?這樣的指南,不知讓多少患者無辜的犧牲了性命。

希望衛生部長真的能夠正視這項問題,照著過去一年蚊症傳播的嚴重性,蚊症早就應該被宣佈為流行病,然而衛生部長卻在數天前才宣佈這項訊息,這是欠缺透明度的。倘若衛生部確實有心積極處理這項問題,筆者希望衛生部能夠更具體的將防範及對抗蚊症策略公開。畢竟人命關天,無法有效的制止蚊症將使更多人白白犧牲性命。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吳奕品‧2009.01.30
此篇文章于2009年1月31日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