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当中,可曾因着自己老是无法与他人相比而感到沮丧?会否因着自己无法如同天才一样特出,而讨厌自己?你可曾幻想过自己是天才?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努力想成为天才的过程中?你会否因为觉得自己不特别,而感到难过呢?
大约一年前,我们看见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13岁考入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系的马来西亚天才少女,苏菲亚在10年后竟自愿沦为街头妓女。而几个月前报章也报道到,马来西亚医药理事会每个月收到至少5名医学系学生精神出问题的案例。这反映出了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无法抵抗压力的一种写照。这是因为许多人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他们对自我形象缺乏认识,只活在一种人比人的世界里,他们最求独一无二,却无法为自己定位,并失去了自我的形象。
照成这种社会问题的因素包括了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当父母亲极力的塑造一个独特的孩子时,不免对孩子们带来无法克服的压力,并同时将自己相同的思想灌输给孩子。天才家庭何仲柯医生夫妇曾说道,“每一名儿童专长都不一样,正如每一个人的面孔都不一样,故一定不要将自己的儿女跟人家的比较,要让他们自由发展,正如一棵树,不要企图‘拔高它或压低它’;又如他擅用左手,就让他用左手,不要迫他用右手,否则可能埋没了他的天份。”
同样的,现今社会人类的价值观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透过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地强调人类的价值在于本身外在的荣美,个人的聪明,不尽的财富,成功的人生,等等世俗的事物。当人们不断为这些事情奔波劳累,互相与对手竞争时,就陷入了生命中的盲点。人也将这些世俗的事物,代替了上帝。马太福音6章24节也说到,“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我们是否让生活中的大小事物成为我们事奉的“玛门”呢?这一切追根究底乃是因为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犯罪后,导致后人与上帝隔绝,并失去了自己价值的基础。
人类乃是上帝所创造,其实在上帝眼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耶利米书1章5节说到“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诗篇139篇13节也这样说到,“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们的存在乃是上帝的眼早已看见的,乃是上帝旨意。我们既然是上帝独特的创作,上帝必定爱我们,并且在我们生命中必有他自己的恩典与奇妙的计划。
正当我们还在埋怨着自己不如他人特出,或是不被他人接受时,其实上帝早已接纳了我们。正如罗马书15章7节这样说到“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上帝”。提多书3章5节说“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上帝接纳我们,并不是因着我们的外表或是表现,而是出于上帝的怜悯与恩典。既然上帝已经接纳我们,并要我们彼此接纳,更要我们接纳外邦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接纳自己呢?
因为上帝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爱自己;因为上帝接纳了我们,我们也更应该接受自己。我们当接纳自己,这必能使上帝得荣耀。我们不在乎他人如何看我们,因为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作者:吴奕品
此篇文章刊登于中信月刊第526期-独特的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