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一月 02, 2010

当今大马

华教与政治

许多人常说,不要把华教课题政治化;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回顾历史,打从马来亚独立之前,华文教育每一阶段的发展早已和政治脱离不了关系。从1953年开始,当时的马华公会便联合董教总组成“三大机构”,以便为这华裔子民,华文教育争取平等,合理的权利与地位。

当时的《1952年教育法令》企图以英语取代华文班,从而使到华文教育变质。由于此法令不得民心,马来亚在1956年成立政府后,当时的教育部长拉萨便组成教育委员会以检讨《1952年教育法令》,而此后更发布了《拉萨报告书》。

《拉萨报告书》从表面上看似承认并给与三种语言源流学校并存的空间,事实上其“最终目标”却旨在达到“一个语文,一个源流”的教育政策。当时在陈祯禄和林连玉的领导下,他们成功的阻挡了巫统的单元主义,并将“最终目标”从《拉萨报告书》取出,并推行了《1957年教育法令》。

然而,华教发展的考验并非如此结束,相反的却面临了更严峻的挑战。其中,《1961年教育法令》使得“最终目标”明朗化。同时期,华文中学更受到政府打压,面对改制的冲击。许多华文中学接受了改制,只有少数的华文中学能够持有本身的立场,宁可成为“无政府津贴”的华文独立中学,其中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宽柔中学”。

不管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对多么艰辛的考验,仍然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任劳任怨,牺牲自己的一生,为着华教拼搏。这些斗士也曾面临逼迫,其中包括了历届董总主席林连玉,他被剔夺了公民权。历任董总主席林晃升,教总主席沈慕羽,当时的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副主任柯嘉逊等人,更在1987年“茅草行动”中被逮捕。历届教总主席,马青创始人沈慕羽也曾因为极力争取将华文列为官方语言,而被开除马华党籍。他们的贡献,使到华教在大马仍有立足之地。然而,我们还需要继续我们的斗争,并且时刻提高警惕,毕竟华小与独中的生存与发展毕竟还没有获得法律上的保障。

笔者不禁想起现任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在沈老过世之时立下誓言,要秉持着沈老的遗志,继续为华教而奋斗。副部长身为执政掌权者,与当时受到打压的沈老相比,前者乃教育部高官;后者乃一介草民。副部长如今无须经历牢狱之灾,也不须受到开除党籍的命运,又有着拟定法律的权利,倘若真的有决心要推行并发展华文教育,实为容易得多。

现任巴生双溪槟榔区州议员邓章钦曾于2005年“林连玉论坛”上赠与魏家祥一句金玉良言“很多人做官前了不起,做官后起不了”,愿与副部长共勉之;笔者也希望副部长能够记得自己曾说过的话“站着、坐着、在国会、对外都讲同样的话”。华教课题无法脱离政治是一个事实,然而这并非坏事,因为肯为华教打拼的政治家,是能够靠着政治使华教有更好的发展的。


作者:吴奕品 2009.3.5
此篇文章于2009年3月5日刊登于当今大马网站

华教与政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