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八月 01, 2014

同悲同喜——《當醫生好嗎?》讀後

那天在副刊看見一篇標題為《當醫生好嗎?》的文章。行醫3年,時間雖不算長,但也已嘗到了其中 的酸甜苦辣。每天總會面對病痛與死亡,久而久之似乎早已麻木。面對著生老病死的人生定律,深歎人的一生真的算不了甚麼。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從未仔細 思量過當醫生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好在哪裡?不好又在哪裡?還未細讀文章內容,我早已魂遊象外,陷入自個兒的沉思當中。

當醫生的頭兩年,還屬於實習階段,我每天平均需要工作12至16個小時,有時甚至需要連續工作 36小時。而持續工作一個月毫無休假,更是司空見慣。工作時間既冗長,工作量又繁瑣,更是費神耗力。回想當初剛開始實習時,在所有人眼中,我毫無地位。時 常會遭受到護士們的呼喝,被上司責備已成家常便飯,不幸的話更會受到針對與羞辱。在如此惡劣與不友善的環境下工作,受到精神上的折磨,難免會精神緊繃,壓 力倍增,自己更患上了憂鬱症,近乎放棄。當醫生真的好嗎?

身為醫生,在朋友們的眼中,總以為我高高在上,社會地位崇高;大家都認為,家中若出了 位醫生,便是光宗耀祖,“錢”途無量。外界普遍上都認為醫生一定非常富有,駕名車,住豪宅,月薪過萬!實際上,新生醫生的底薪也只不過是區區的兩千四百多 令吉,加上一些津貼,扣除所得稅,也只不過大約四千多令吉。在這個萬物上漲,通貨膨脹,惟有空氣是免費的時代;每個月供車,供房,支付學費貸款,汽油,伙 食,父母家用,加起來也起碼已需要三千多令吉,醫生真的那麼富有嗎?當醫生真的好嗎?

長期曝露在充滿著病毒與細菌工作環境下,醫生的健康安全都受到了職業性傷害的威脅。有時因著長 時間工作,精神狀態不佳,一個不小心被針頭刺傷,便可能無辜染上愛滋病等傳染性疾病。醫院也有醫護人員在照顧肺癆病患時,自身不幸受到感染,必須被隔離在 家中長達3個月,並且每天服食抗肺癆藥物。記得當時在SARS病毒肆虐期間,有多名醫生敵不過病毒的侵害而殉職。而他們的家人也必須為此承受極大的精神壓 力。當醫生真的好嗎?

在這短短幾年裡,遇上了不計其數的病人,有的躺著入院,走著出來;亦有的走著入院,卻躺在三長兩短的長方盒裡,被抬著出去。一些病人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地醫治與急救,始終無法扭轉病情,於事無補,難免會有點沮喪,泄氣。然而,當看見自己的病患從死陰幽谷裡走了一趟回來,從病痛中痊癒,無法言喻的喜悅油然而生。陪伴著病人從他們昏迷,直到能夠行走;只要簡單的一句“謝謝”,便是對醫生所付出的一種肯定。雖然無以為報,這也足以讓我心升暖流,並消除我身體的一切疲勞,讓我“從心得力”。

以前的我把醫生只當成一份職業,每天只會怨天尤人。隨著年日,我逐漸領悟到了當醫生的“精髓” 與當有的精神。聖經羅馬書12章15節說到“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面對病危的病人,我願意與他們同悲哀;康復痊癒的病人,我與他們同喜 樂。我不單只是醫治病人的“病”,更多的是對他們“全人”的醫療與關懷,提供精神上的支柱。我們所獲得的不是那物質上的滿足,而是那精神上的富裕。

每份工作都有它的苦與樂,我無法以“好”或“不好”來評價與定義醫生這份所謂的“職業”;因為醫生並不僅僅是一份職業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責任,一份熱忱,一份同理心,一份病人於你的關係,一份病人對你的信任。


星洲日報/副刊‧文:吳奕品‧2014.07.25



没有评论: